公元755年夏季,杨贵妃正把安禄山放入大澡盆中,温柔地为他沐浴。她细心地擦拭着安禄山的每一寸肌肤,仿佛将他当作婴儿一般呵护。沐浴完毕后,杨贵妃用精美的锦缎将安禄山包裹起来股票配资收益,并将他放入一顶装饰华丽的彩轿中,轻轻抬起在宫中御花园里缓缓行进。她亲切地唤着安禄山的名字:“禄儿,禄儿。”这番举动不仅引得在场的宫女们低语,连唐玄宗也亲自出席并观看了这一场面,还特别对在场的宫人们表达了嘉奖。
安禄山,虽年长杨贵妃十多岁,却在与杨贵妃结为亲戚后,便能随意进出宫廷。每次进入宫中,他都会先向杨贵妃问安,随后再拜见唐玄宗。唐玄宗还曾亲自询问安禄山为何总是这样行事,安禄山回答道:“我来自胡地,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,应该先拜母再拜父。”这一回答使得唐玄宗对他更加宠爱。
凭借与杨贵妃的亲密关系,安禄山在唐玄宗的宠信下逐渐成为最强大的藩镇势力。他掌握了三镇的军权,并在朝廷中逐渐积累了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力。高力士,作为唐玄宗的亲信,心中不免焦虑。多次他想要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担忧,却又始终未能开口。
展开剩余73%然而,随着宫廷内外对于杨贵妃与安禄山关系的流言愈演愈烈,高力士终于下定决心,决定向唐玄宗禀报这一问题:“启禀陛下,臣有一事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唐玄宗示意他直说。高力士接着说道:“自从安禄山拜贵妃为养母后,他便开始随意进入宫中,有时甚至一待就是一整夜,这样的举动似乎不太合适。”
唐玄宗听后,面露不悦:“养儿拜母,理所当然,何必多想。”高力士则继续劝道:“但是,按本朝的规矩,皇子成年之后应离开后宫,只有节日才可拜见母亲,而安禄山并非皇子。”唐玄宗打断他的话说:“安禄山功勋显赫,给他一些特权是应当的。”然而,高力士并不满意,继续说道:“但这样的做法持续下去,民间的议论会对贵妃的名声造成严重影响。”
唐玄宗陷入沉思,最终无奈地说道:“安禄山掌握重兵,手握三镇的兵权,朝中已无人能与他抗衡,贵妃与他频繁接触,也只是代朕荣宠而已。”高力士仍然坚持说:“陛下英明!如果安禄山有不轨之心,臣必定会铲除他。”
然而,唐朝军政体制中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。自从唐玄宗在开元十年设立节度使以来,为了安抚边疆将领,唐朝放弃了原有的府兵制,改用募兵制,使得节度使逐渐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兵力,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。这一制度的后果十分严重,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削弱,地方的藩镇势力愈加强大,最终导致了局面的失控。
公元755年12月,安禄山终于与唐玄宗决裂,发动了震惊朝野的“安史之乱”。高力士虽力图保护唐玄宗,却无力与安禄山的势力抗衡,最终只能保护皇帝逃亡。这场长达数年的叛乱严重动摇了唐朝的根基,也从此宣告了大唐的衰退。
唐朝的衰败,若以杨贵妃为唯一原因,实在难以令人信服。事实上,在唐朝的盛世时期,杨贵妃是辉煌的大唐的象征,然而当国家走向衰退时,她却成为了被指责的对象。
唐玄宗在其治国初期,以虚怀若谷的态度重用贤臣,治国有道,经济繁荣,唐朝在他的治理下达到了鼎盛的开元盛世。然而,在唐朝后期,唐玄宗却开始听信奸佞之人如李林甫的谗言,政治腐化,军队建设同样走向了错误的方向。更有甚者,唐玄宗为了维护自己权力,开始杀戮自己的亲子,他的政策逐渐走向了极端。
随着唐玄宗年事已高,眼见自己再也无法控制朝政和局势,他最终在安禄山的叛乱面前败退。此时的大唐,曾经的盛世已然不再,而杨贵妃也在这场历史的巨变中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,辉煌的大唐王朝也在她的命运与安禄山的背叛中走向了终结。
唐朝的衰亡,并非源于一个单一的原因,而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。政治腐败、地方割据以及军事失误等多重原因,最终导致了中央政权的崩溃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实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